普安县情介绍 普安,寓“普天之下,芸芸众生,平安生息”之意。位于黔西南州西北部,全县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,总人口35万人,布依、苗、回、彝等29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8%。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,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,享有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“全国十大魅力茶乡”美誉,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、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、省级长毛兔养殖示范县、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示范县、石漠化治理重点县、茶叶生产基地县、扶贫攻坚示范县。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。悠久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,历经夜郎、漏江、贲古等古称,1276年始建普安路总管府,1661年始建普安县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山铜鼓山古夜郎遗址,出土文物2000多件,龙吟普纳山古战场遗迹,兴盛于秦汉时期的白沙茶马古道等,还有红军长征过泥堡红色文化,普安兵站、美国水井等抗战文化。明代修建的碧云寺、九峰寺、松岿寺并称为“普安三胜景”... [详细]
普安,寓“普天之下,芸芸众生,平安生息”之意。全县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,下辖盘水、南湖、茶源、九峰、楼下、青山、新店、罗汉、地瓜、江西坡、高棉、兴中、白沙、龙吟14个乡镇(街道)。总人口35万人,以汉族为主,布依、苗、回、彝等29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8%。 普安县情可概括为“六有”: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。自秦、汉以来,曾为夜郎、漏江、贲古等郡县,境内历史遗迹众多,有青山铜鼓山古夜郎遗址、白沙古驿道、明初普纳山古战场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,有红军长征过泥堡等红色文化。二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。境内发现了世界唯一一颗百万年前的四球古茶籽化石,有野生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,最大树龄4800年。2011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,2017年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,生产的普安红茶被称为“中华文化名茶”。普安核心产茶区海拔在1100米—1800米之间,处于北纬25度上下,是典型的高海拔、低... [详细]
位置 普安县位于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,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,东经104°51′10"~105°09′24",北纬25°18′31"~26°10′35",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。乌蒙山脉横穿县境,中部地势高起,将全县分为南、北两部分,南部地势向西南倾斜,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。东与晴隆县接壤,南与兴仁县、兴义市相连,西靠盘县特区,北与水城特区、六枝特区相邻。县城盘水镇,人民政府驻西街12号,电话区号0859,邮政编码561500,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城区110千米。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3千米,南北最大距离96.55千米,总面积1429平方千米。其中陆地1418.51平方千米,占99.3%;水域面积10.49平方千米,占0.7%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2人。 地形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,县境呈不同规则南北向长条形。地势特点是中部较高,四面较低,乌蒙山脉横穿中部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: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北部地势由西南... [详细]
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,东接晴隆、南邻兴仁、兴义,西靠盘州,北连水城、六枝。县人民政府驻地距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地贵阳198千米(沪昆高速公路里程227千米);距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驻地兴义79千米(晴兴高速公路、汕昆高速公路里程112.7千米);距云南省人民政府驻地昆明238千米(沪昆高速公路、杭瑞高速公路里程289千米)。全县国土面积1453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4.73万公顷。辖4个街道、8个镇、2个乡,71个村民委员会、22个居民委员会。2018年末总人口35.32万人,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.99万人,城镇人口6.42万人,乡村人口28.9万人。人口出生率16.19‰,自然增长率11.48‰。 [详细]
江西坡社区为镇政府所在地,距县城20公里,320国道贯穿社区东西,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,全年平均气温16℃左右,无霜期在330天左右;年降雨量在1700mm左右;由于... [详细]
主办:中共普安县委 县人民政府 承办:普安县政府办公室
黔ICP备17001179号 版权所有:中共普安县委 普安县人民政府 电话: 0859-7232127 电子邮箱:paxxzx@sina.cn
技术支持: 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(建议使用1280×720分辨率 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)
公网安备 5223230200006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5223230001 公网安备 52232302000065号